醫生與你系列 | 醫生與你

壓力

甚麼是壓力?

人如果身處很大壓迫感的環境下,或長期處於這樣的環境中,就會感到壓力。
壓力的源頭包括:工作、經濟、人際關係、家庭問題、喪親、家人或自身患病等。不同的人在面對壓力時有不同的反應。壓力會為人帶來情緒上、精神上及身體上的問題。

壓力令身體分泌腎上腺素、正腎上腺素及皮質醇。在突發的情況下,壓力能促使我們作出相對的反應;但如果導致壓力的情況持續未能解決,而受壓者又不能以正面的態度來面對壓力時,這種壓力便為有害。


有甚麼病徵?

壓力最初會令人感到擔心、焦慮和緊張。因此受壓者會顯得自我中心、心煩意亂、緊張和煩躁。受壓者可能想哭泣,或會有負面及悲觀的思想。

面對壓力時所產生的徵狀包括:流汗、心悸、呼吸急促、暈眩、激動、抽搐及坐立不安。受壓者可能會欠缺食慾,亦可能會出現食慾大增的情況。腸道的狀況可能會變得不穩定,所以亦可能出現便秘和腹瀉的徵狀。受壓者的性慾或會減少,亦可能引致勃起障礙。肌肉會處於繃緊狀態而可能導致肌肉疫痛。如果肌肉痿痛的症狀出現於胸口。有時候會被誤認為冠狀動脈心臟病。


有甚麼併發症?

壓力能引起一些社會上常見的問題,如焦慮或抑鬱。壓力亦能導致失眠,患者會於翌日感到疲倦並充滿睡意,便面對壓力的能力亦相對減少。

壓力能導致胃潰瘍。壓力會令血壓和心跳率上升。它亦令血糖水平上升,減慢身體的康復速度。有些患者會因壓力而出現泌尿系統有問題的徵狀,影響排尿次數。


預防壓力的方法

雖然有些患者會顯得抗拒,但諮詢醫生的意見是有效的方法。在有需要的情況下,醫生會考慮將受壓者轉介至精神科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跟進。

與配偶、家人及朋友傾談,可有效紓緩壓力;有些人則對陌生人,如輔導員較能抒發内心的感受。輔導員會幫助受壓者明白他們自己的感受與行為,協助受壓者找出問題的根源及解決辦法。

有效的預防方法包括為自己設定實際可行的目標並要清楚自己的限制、用不同的角度看事物及不要過於在意一些無關重要的事情。我們應保持正面樂觀的態度,在自己達到一定目標時亦應獎勵自己。

很多人都認為緩慢的深呼吸能幫助紓緩因壓力而引起的身體不適徵狀。

受壓人士未必能保持均衡定時的飲食習慣,他們會比較多吃一些雜食取代正餐,因此均衡 飲食對受壓人士亦特別有幫助。維持均衡飲食亦給予受壓人士一種正面的生活感受。做運動有助放鬆心情及正面抒發挫敗感及怒氣。充足睡眠有助受壓人士面對壓力。如果有失眠的問題,就應該諮詢醫生的意見。許多人認為吸煙及飲酒有助舒緩壓力,但其實煙酒會令情況更差。受壓人士亦應減少飲用咖啡及濃茶。騰出時間做一些自己喜歡及能令自己放鬆的活動,如聽音樂、看電影、花灑浴或浸浴都是紓緩壓力的好方法。

熱茶能幫助受壓人士紓緩壓力,另外亦有很多食物及營養補充品能幫助受壓人士。人參、甘菊茶和綠茶都是一些幫助紓緩壓力的食品及飲品。


編審:

香港大學醫學院内科部榮譽教授
英國伯明翰大學醫學院
藥理及治療學講座教授